<b id="d9ote"><form id="d9ote"><delect id="d9ote"></delect></form></b>

  • <cite id="d9ote"><pre id="d9ote"></pre></cite><b id="d9ote"></b>

  • <rt id="d9ote"><optgroup id="d9ote"><acronym id="d9ote"></acronym></optgroup></rt><tt id="d9ote"><form id="d9ote"><delect id="d9ote"></delect></form></tt>
  • <cite id="d9ote"><pre id="d9ote"></pre></cite>
    <rp id="d9ote"></rp>
    <b id="d9ote"><form id="d9ote"><delect id="d9ote"></delect></form></b>
  • |
    杜玉波:以智慧教育賦能多樣化綜合學習體系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 作者:中國高等教育培訓中心 發布時間:2023-02-08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聯合國教育峰會也將“促進數字學習和轉型”作為教育變革的五大議題之一。智慧教育已成為全球教育變革發展的必然趨勢,高等教育如何通過數字化引領人類未來,為人類謀進步引發國內外高等教育界關注、熱議。

    2022年以來,教育部以建設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為重點,啟動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截至2022年11月25日,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用戶覆蓋166個國家和地區,平臺與課程服務平臺累計訪問292億次,選課學習接近5億人次。應該說,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景廣闊的新機遇和強大持久的新動能。未來,以智慧教育賦能多樣化綜合學習體系,是構建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從根本上講,多樣化綜合學習體系就是面向受教育者,既可以打破學習者的身份壁壘,涵蓋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各類教育培訓等多種類型,實現“人人可學”;又可以打破學習的時空限制,實現“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要堅持需求牽引、協同融合,完善以全方位育人為導向的智慧教育體系。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育人。智慧教育依靠數字化應用走向精準、科學、高效,不是說要忽視面對面交流的現實教育,虛擬教育只是現實教育的延伸,二者應該相互融合,互為補充。智慧教育需要協同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當前,教育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精準匹配度相對不高,智慧教育為此提供了解決思路,就是要把產業實踐的數字化技術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并強化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的同步性,進而促進產業轉型和技術升級,助力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要堅持應用為本、服務至上,以智慧教育促進教育資源公平配置。探索個性化培養的新型教育模式,智慧教育可以通過數據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評價,科學引導教師差異化指導學習者,實現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習者都能享有高質量的教育。要以智慧教育推進精準扶智,在智慧教育的環境下,教育將不再受限于時空,可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步縮小優質教育資源的國家、區域、城鄉、校際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緩解教育數字鴻溝問題,實現更加公平的教育。

    要堅持示范引領、合作共贏,建設全球智慧教育發展共同體。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數字治理方式,積極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全覆蓋格局,推動各類教育教學要素融入國家智慧教育,創造中國智慧教育新生態,為世界提供智慧教育“中國方案”。要積極推動國際智慧教育交流合作,共享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經驗和優質在線課程資源,建設智慧教育發展共同體,促進各國教育協同發展,彰顯教育事業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責任與擔當。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敝腔劢逃婕敖逃芾?、教育教學、教育科研等諸多方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精心謀劃、共同發力。相信在高等教育界齊心協力、團結奮斗之下,教育數字化一定能夠取得長足的發展,為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杜玉波,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

    來源:《中國高等教育》2023年第2期



    上一篇:全國高校教師思想政治能力提升暨師德師風建設專題研修班【2023年3月27-31日 重慶】[2023-02-07]

    下一篇:吳巖:深入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 以教育數字化支撐引領中國教育現代化[2023-02-09]
    白丝日批高跟鞋喷水